近期,津药达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乐仁堂制药厂工会围绕落实集团“1+6”工作主题,践行“自工序完结·全品质守护”专项行动要求,推荐员工细读、精读《自工序完结实践指南》书籍,并同步开展主题征文活动,以阅读赋能质量文化,促进全员质量意识、效率意识双提升。
这里有车间员工将 “自工序完结” 融入工序校验的细微洞察,用 “三不铁律”破解生产难题的真实故事,也有管理部门员工从阅读案例中提炼出的跨部门协作启示。这些文字不仅是对《自工序完结实践指南》的深度解读,更是乐仁堂人将 “全品质守护” 理念转化为行动的鲜活记录。
让我们透过字里行间,触摸精益管理的温度,感受质量意识在乐仁堂岗位上的生根发芽,共同开启一场从阅读、思考到践行的匠心之旅。
本期与大家分享的是来自乐仁堂管理部室员工的“自工序完结·全品质守护”的心得感悟。
综合办公室 高顺莉
高顺莉:通过学习《自工序完结实践指南》这本书,对于打造精益自动化全价值链的理念与追求有了深入的理解。作为乐仁堂的一员,我们的老字号其实就是品质的保证,乐仁堂人一直遵循“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,品味虽贵必不敢省物力”这一老字号的品质背书和保证,我们一定要坚守初心,不忘祖训,让每一粒药品在病者都能完美呈现,为病患减轻痛苦,不断追求高品质、打造高质量。自身要在岗位上多动脑筋,节能降耗,在激烈的市场中不断增强竞争力,凝心聚力,助推企业长足发展。
财务部 韩涛
韩涛:作为一名财务人员,我们的“工序”或许没有生产线上那么直观,但同样环环相扣。财务人员将“下道工序即客户”的理念内化于心,以财务预算工作来说,财务部门要对预算中每一个数字的来源反复论证,我们深知财务的分析数据,就是管理层决策的"原材料"。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,乐仁堂财务团队建立了多重审核机制,制定了标准操作流程,并通过持续培训强化质量意识。这正是财务人对"自工序完结"的独特诠释——用专业和责任心,守护好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道“工序”。
产品部 王玉晶
王玉晶:在《自工序完结实践指南》的字里行间,“我的工序我负责”这一朴素宣言如金石掷地,回响在我所立足的产品规划部激荡起深刻共鸣。我的前道工序是市场与销售,我的后道工序是科研、生产、质量乃至宣传,产品规划绝非纸上谈兵,只有精准转化并推动形成解决方案的需求,才能流向后续环节,确保市场的声音被真实、高效地响应,杜绝因需求传递失真导致的资源错配或客户失望。同时,宣传团队也是我的“客户”,我的输出质量决定了产品宣讲的精准度与感染力,每一次跨部门协作,都是对“全品质守护”链条的主动加固。我们深知,匠心不只闪耀于生产一线,更孕育在每一次需求分析、每一次方案论证、每一次跨部门协同的严谨与担当之中。
综合办公室 张瑜
张瑜:在一线员工生产背后,是服务保障工作者用“润物细无声”的坚守,铸成了一道品质守护的“隐形工序”。我们虽然不在生产一线挥汗,却在每一位职工餐食、健康、环境、出行、网络、通讯等的战场里,为全品质生产筑起“永不崩塌的后方防线”。洁净车间内的公共地面、墙面、下水每日都由专人巡视,以保证无破损和堵冒;厂区绿化的蚊虫消杀,都要严格控制剂量使用的品质与用量;食堂所用的食材和餐具都会经过清洗与消毒……当我们在夹层进行检修时;当我们在排水沟清理落叶时,这些都是后勤服务者对企业“品质至上”的无声敬礼。
生产制造部 庞赫男
庞赫男:自工序完结理念中其中之一强调的是“工序自治”,这一理念延伸至库房管理,仓储人员从入库到出库的每个步骤均进行自主检查:核对物料信息、监测温湿度、定期复检库存,确保药品存储条件合规,杜绝污染与混批风险。库房实施分区管理,以明确标识区分原料、成品与待检品;严格执行入库检验与批次记录,确保物料可追溯。库房管理形成闭环,我们不仅是执行者,更是质量守护者,通过标准化操作与自主纠偏,将“零缺陷”意识渗透至每个细节,从而实现药品从仓储到流通的全生命周期品质守护。
EHS 任岩
任岩:“自工序完结·全品质守护”这一理念突破传统,在工序交接处开辟了崭新境界:它要求我们视下一环节为郑重托付对象,交付的不仅是半成品,更是沉甸甸的安全承诺。犹记某次消防维保,企业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指着刚检测过的烟感对我说:“别看它现在正常工作,若有一点儿故障,那是给生产车间埋下了隐患的地雷。”这份朴素而深刻的认知,正是“客户理念”在安全生产一线扎根的生动写照。工作中,我们交付的每一个部件、传递的每一项数据,都需经得起“客户”的严格审视,这无形中织就了一张全员参与、环环相扣的质量与安全网络。安全与质量原本就血脉相连:安全为质量划定不可逾越的生命底线,质量则成为安全得以延续的坚实保障——二者共同构筑了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石。
质量技术部 刘莹
刘莹:药品检测的严谨性根植于对标准的绝对敬畏。精密仪器的规范操作、试剂的精准标定,每一个细节的严格把控都是对“一次做对”理念的实践。“下道工序即客户”在药品质量体系中体现为多维度的价值传递。对生产车间而言,及时准确的中间体检测数据是工艺调整的决策依据;对质量保证部门来说,完整规范的检验记录是产品放行的法定凭证;对用药患者来说,精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是安全有效的最终保障。化验员需要突破实验室的物理边界,主动对接生产节拍、预判检测需求、优化数据呈现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