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津药达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乐仁堂制药厂工会围绕落实集团“1+6”工作主题,践行“自工序完结·全品质守护”专项行动要求,推荐员工细读、精读《自工序完结实践指南》书籍,并同步开展主题征文活动,以阅读赋能质量文化,促进全员质量意识、效率意识双提升。
这里有车间员工将 “自工序完结” 融入工序校验的细微洞察,用 “三不铁律”破解生产难题的真实故事,也有管理部门员工从阅读案例中提炼出的跨部门协作启示。这些文字不仅是对《自工序完结实践指南》的深度解读,更是乐仁堂人将 “全品质守护” 理念转化为行动的鲜活记录。
让我们透过字里行间,触摸精益管理的温度,感受质量意识在乐仁堂岗位上的生根发芽,共同开启一场从阅读、思考到践行的匠心之旅。
本期与大家分享的是来自综合车间员工的“自工序完结·全品质守护”的心得感悟。
综合车间 所彤彤
所彤彤:自工序完结,即每位作业者完成工作时自我评估并担起产品质量责任,确保不良品不流入后工序。它以 “三不铁律” 为核心,改变传统事后检测模式,将质量控制融入各工序。明确良品条件,严格执行作业标准,在工序内实现品质保证,即时监控和纠偏质量问题。我们要注重团队协作,加强与同事之间的沟通与交流,共同为实现团队目标而努力。当每一位员工都将自工序完结的理念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时,整个企业就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、追求卓越的文化氛围。
综合车间 王冬
王冬:自工序完结不仅是制造工艺的改革,更是对中药生产质量管理的启发。传统车间依赖后道抽检纠错,导致诸多问题,自工序完结的三要件体系可破局。如综合车间包装工序,将要素标准化,通过目视化管理让职工判定质量,出现问题立即处置,避免不合格品扩散。它要求建立跨职能协作机制,协同制定标准,提升效率。包装工序关乎用药安全,“试着做,做着做着就成功了”的实践样本,助力中药智能制造转型。当每个工位成为质量据点,职工关注防错,精益理念就能化为保护产品品质的城墙,这是对传统制药精神的传承与创新发展。
综合车间 王守旺
王守旺:《自工序完结实践指南》表面上教会我们如何打造精益价值链,深层却启示我们如何构建精益人生链:一种每个环节都贯注了觉知、尊严和责任感的生活。当我们将 "自工序完结" 的精神扩展为 "自人生完结" 的哲学,我们或许能够超越现代性带来的碎片化生存状态,重获对自身生命的完整主权。这不是简单的生产力提升,而是一种存在方式的革新——在每一个当下都追求完整而非敷衍,在每一段过程中都承担责任而非推诿,在每一次异常时都直面问题而非逃避。优质的产品源于优质的工作,优质的工作源于优质的生活,而优质的生活,始于每一个完结的当下。
综合车间 张莹
张莹:通过对本书的学习让我认识到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践行好自工序完结。作为包装工序的员工,首先,我会熟悉掌握本工序的良品条件,这是实施自工序完结的基础,也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。其次,我会严格执行企业对包装工序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范,确保我能够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操作,践行“我的工序我负责”。进而,在生产中随时自检,核对作业流程执行,确保产品质量,不生产不良品,严格执行 “下道工序是客户”。同时,我会在日常工作中多思考、多创新,提出改进建议,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。
综合车间 孔令意
孔令意:制剂车间党支部开展了“自工序完结•全品质守护”为主题的支部共建活动。通过学习和开展活动,我感受到自工序完结,可以通过轮岗完成全工序参与,深入下道工序,才能真正意义体会到下道工序的需求,生产出不仅合格而且是优质的产品。真正的学用结合,就是在人机协同中找到最优解,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流动。自工序完结模式下,各工序紧密衔接,前工序为后工序提供合格的产品与服务,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,极大提升了整个价值链的运行效率。
综合车间 马忠春
马忠春:企业在生产流程优化方面,引入准时化理念,精准制定生产计划。提前安排好各工序的人员与设备,减少原材料、中间品的积压时间,同时避免因工序衔接不畅导致的生产停滞,提高生产效率、降低成本。同时,通过制定标准化的生产工艺流程,明确每个品种的制备步骤、设备操作规范等,使不同批次的产品质量保持一致,提升整体生产管理水平。在质量控制方面,除了借鉴丰田的自检、互检等手段,乐仁堂还会注重对药材道地性的把控,从源头保障产品质量。
综合车间 王静
王静:乐仁堂从建立品质、内建机制,到培育多能员工,再到优化设备布局等,每一项举措都围绕“自工序完结”展开,有着严密的逻辑与实操价值。比如多能员工的培育,不仅增强了职工的综合技能,更提升了生产线的灵活性与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。在“自工序完结”专项行动推进过程中,从一线员工到管理层,人人都肩负责任、积极参与。激励员工发现问题、提出改进方案,这种文化激发了团队的创造力与积极性。这让我意识到,企业发展不仅依赖先进技术与设备,更在于全体成员的凝聚力与创新精神。